即將發布的“十二五規劃”,再次將汽車產業推向了由做大到做強的風口浪尖。在通向汽車強國的道路上,零部件是繞不過的一道坎,業內專家稱,世界上所有汽車強國都是建立在強大汽車零部件工業基礎之上的,中國要成為汽車強國必須加強對零部件給予足夠的重視,零部件成為中國邁向汽車強國的下一個突破口。
“重整輕零”掏空汽車產業根基
特殊的歷史原因,使得中國汽車產業從一起步就走上了整車拼裝的道路,雖然短期內催生了一個繁榮的整車市場,但卻將“先天不足”的中國汽車推向了“后天失調”的險路。
事實上,對于技術缺失的危險性,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企業經營者都心知肚明。為什么沒有企業愿意嘗試呢?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與整車相比,零部件投入周期更長、資金門檻更高、經營風險更大。“如果在整車市場能賺的盆滿缽盈,誰還愿意去做核心技術呢?”亞洲最大的柴油動力總成制造商歐意德動力集團總裁徐恒武如此感慨。
正是這種短視,讓中國汽車企業一次次措施了補上歷史欠債的機會,其結果就是時至今日,中國汽車零部件核心技術缺乏的困境并沒有大的改觀。據統計,在汽車電子、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已高達90%,而絕大部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卻集中在技術含量少、利潤水平低的低端領域,價格幾乎成為中國企業唯一的競爭手段。
缺少零部件支撐,中國汽車成了空中樓閣,成就汽車強國的夢想也變得舉步維艱。這一困境在繁榮的市場銷量背后已經變得非常明顯。有調查顯示,中國許多整車企業單車利潤都在1000元以下,而向上中高端市場突破過程中又遭到外資品牌的打壓,技術缺失、品牌乏力使得許多品牌都無功而返。更嚴峻的是,外資品牌在堅守高端的同時,進一步將觸角下探到低端市場,使得自主品牌原有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如果再不改變核心零部件技術缺失問題,中國汽車企業的未來堪憂。”有業內專家無不擔憂的評論。
|